2021年的前景是什么?
美国白宫将会迎来一位新总统;《黑客帝国4》将登陆大银幕;东京有望举办奥运会,而CBD的产品销量也将继续攀升;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看好2021年的股市;关于“新冠”疫苗的讨论热度会到达顶峰。
不幸的是,可以预见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长尾效应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影响美国零售业。
正如美国在2020年认识到的,不可能真正看清所有事情。没有什么可以像神秘的病毒那样推翻预测,使世界数月陷入几乎停滞的状态。
一年前,全美零售业联盟预测了零售供应链的剧变、对再出售和再交易的巨大渴望,以及零售业的"模糊界限",因为各公司都在努力开发创新方式来服务和支持客户消费。
我们预测对了这些。不过,和其他所有的预言家一样,我们对即将到来的严重疫情及其破坏性影响毫无头绪。
2020年最大的启示是向电子商务的转换;消费者青睐网购,零售商则迅速推出新技术、新应用程序以及能满足购买需求的新方式作为回应。“无接触购买”和“无缝购买”迅速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而那些能够打破常规、随机应变的公司正在成为赢家。
2021年的前景是什么?这里有11条预测——这些可能影响未来12个月。
1、直销品牌通过灵活运用合作关系、探索不同的模式,将迎来颠覆性的增长和盈利。
在短暂怀疑这些宠儿的长期表现之后,直销的格局呈现出很多可能性。由于天性灵活,品牌纷纷推出新的品类(如鞋履品牌Allbirds、床品品牌Casper),并倾注新精力完善自己,让顾客变得更加迷恋(如服饰电商品牌Stitch Fix、网红美妆品牌Glossier、互动健身平台Peloton)。
看来未来对于品牌是多渠道的,像服饰品牌Everlane和鞋履品牌Birdies与美国连锁百货商店Nordstrom联手,冥想应用程序Headspace与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合作,保健公司Alo美妆品牌Tatcha在《动物之森》中跨界组队。不要觉得新加入的品牌少了,别忘了还有互联网内衣品牌CUUP,定制护发品牌Prose和女装品牌JUDY。
2、供应链转型被疫情加速推进,借助5G网络,以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可观投资为支撑。好消息是,现在势头无法阻挡。
如果企业高管们还不相信供应链中断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新冠肺炎疫情给出了响亮而清晰的提示。随着零售商和制造商重新审视每一个步骤,从采购到寻找货源,从缩短交货时间到提高速度、弹性和响应能力,这场疫情催生了全球供应链的一系列重新调整。
这些转变将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持续进行。伴随着对所有与物流相关的投资增加,预计会有更多尝试,特别是在前置仓、外卖厨房、微型仓和购物中心配送仓。
2021年全球逆向物流技术的支出将激增——去年预测到2025年将达到6,040亿美元——因为零售商想减轻购物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痛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退换货成本。构建更加可持续的供应链的探索在2020年失去了一些动力,但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和更少碳足迹的愿景,仍然是一个关键目标。
3、直播将在2021年占据重要位置,且有可能成为数字一对一生态系统中增长最快的类别之一
没有什么能够打败亲身的购物体验,然而,直播是最接近的那个。在疫情期间,很多零售商和品牌已经可以与客户建立物理上的联系。
美国互动广告局近期指出,2021年全球直播带货的销售额预计将翻倍至1,200亿美元。专家表示,精明的数字购物者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他们希望感受到与品牌的联系。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将直播融入战略中。
《Bon Appetit》杂志的厨房试吃节目组制作了 "BA厨房试吃综艺节目"。雅诗兰黛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超过100万场试妆直播,同时通过倩碧皮肤学院的与消费者建立点播联系。而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4、机器人科技的应用,送餐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已不再被视为新鲜事物,但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实验需要加快,费用需要降低
2020年本应是机器人在零售业爆发的一年,过去一年在 "甩手掌柜 "的心态背景下,或许更应该这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其他项目占据先机,机器人实验和推广都很迟缓。
不过,目标还是很坚定的:店内机器人必须加速、重复、自主地采集和处理数据,来解决商业问题。无人机仍然具有潜力,可以淘汰某些行程,节约能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一些亮点:沃尔玛在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和飞行无人机;食品和药品零售商Walgreens与谷歌兄弟公司Wing合作,并在弗吉尼亚州测试无人机配送;人工智能公司Nuro自动驾驶车辆正在美国的一些地方推广;机器人正在为店内库存管理提供动力,并加快配送中心的执行速度。敬请关注。
5、“进化”是购物中心的关键词。疫情过后,购物者还会回来,但购物中心需要重塑。以百货店为主力的多层盒子,变成更诱人、更小的环境,这与消费者的需求同步。
2020年,购物中心成为了行业的受气包。面对客流量下降,运营商被要求将空旷的商业空间转变成零售租户的小型营运中心。如果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在一些企业眼里,面临压力的商场是极具吸引力的,像亚马逊、美国联邦快递,就盯上了这些闲置空间,想要改成小型配送中心。但转换模式需要对资产重新规划,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从商业到工业的转变很可能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
其他重新利用商场空间的想法还包括改为老年住房、医疗保健设施和社区学院,但同样的挑战依然存在。另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几年前刚刚开始的向体验式租户的转变正在消失。
6、无接触技术将成为主流
疫情期间的大量创新源于要求减少接触频率。而购买者也欣然接受了这个趋势。数字购物飞速发展,无接触支付迅速成为常态,而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过去几年一直在被广泛接受的边缘徘徊——也将迎来增长。
比如,虚拟试衣间。事实证明,用AR来实现虚拟试穿可以减低退换率。零售商让镜子和社交媒体连接起来——此举将提供更多个性化体验。
资生堂正在使用免提技术(还有人工智能和算法)来远程分析皮肤,并给出个性化建议。日本一家公司最近首发了脚踏式自动售卖机,解放了双手。很难忽略这个被刻意回避的问题:Amazon One是Amazon Go商店的技术,可以让购买者通过扫描手掌来支付费用。这项技术有巨大的潜力。
7、社交商务的增长速度可能超过整体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再次证明,虽然消费者可能不会亲自见面,但社交驱动的商务已经独特地嵌入到他们的DNA中。
如果要找出2021年无可争议的突围趋势,毫无疑问是社交商务。零售商和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创造购物体验的想法,毫无疑问已经开始了。它的持久力是不可否认的,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这些机会创造的独特感受,建立购买意向的机会,以及赋予“无缝”一词新含义的无阻碍支付流程。
市场研究公司Technavio最近报告指出,社交商务市场将在2020到2024年增长到20,510亿美元,以近31%的年复合增长率进步。
谁会是主导呢?Facebook, Instagram, 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Twitch, TikTok, 流媒体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 和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
8、按需制造已经准备好迎接光明
多年来,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等概念一直贯穿着对未来时尚的预测。现在又有了按需制造的概念。平心而论,这不是新概念,但是使用按需策略来创造产品,可以让品牌更快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在下订单时生产产品,并保持最少的库存量。
这些都与当今购物者的习惯相吻合。此外,按需生产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向“零浪费”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挑战在于好的数据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这些信息。Zara是按需生产的先驱者,但是直销品牌很快就学会了。
9、数字化转型定义了2020年,但这只是未来的跳板。
仅仅过去九个月发布的数字化转型就已经超过了过去十年发布的总和。零售商、制造商和消费者都被迫改变,早期看似速成的做法很快就变成了习惯。线上购物的激增、无缝支付的竞争、路边取货的快速部署,以及为实现所有这些变化而涌现的应用程序,以上这些只是刚刚开始。
这对2021年意味着什么?想办法让客户数据变现是零售商的赌注;挑战是在一个真正的全渠道生态系统中这样做。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将为购物者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在网上、商店和社交商务中进行连接,并确保每一个接触点都是无缝衔接的。
实现所有这些的关键点是5G。一年前,它可能被过分夸大,但当我们冲进2021年时,5G至关重要。如果远程工作、无间断的视频会议和加强数据协作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可靠的连接和强大的宽带是必不可少的。消费者不能接受断网,因此不言而喻,企业也无法承受断网。
10、一口气付清货款太2018了——购买者想要每一步都有选择
随着新一代购物者接受分期付费模式和订购模式,全额付款的老方法正在快速消退。起初只是新兴事物,现在可以在线上、应用内和店内使用。而且,这不会是唯一一个零售商让购物者保持购买的创新方式。
Klarna、Affirm和Afterpay等更多的订购支付方式将获得发展;这些类型的选择源于数字媒体,如流媒体服务和游戏,但零售商也在寻求参与其中。
支付领域另一个潜在的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包括租赁公司,像 Feather和 Fernish,这些公司让消费者租用一间房间的家具,并按月支付。还有一种是租买模式,让想要购物的人以全价的一小部分租下设计师的作品,然后以优惠的价格购买。
旧物折价也成为了一种模式:想想Levi’s和户外品牌Patagonia。不要停止思考扩展支付选项的创造性方法,因为2021年的购物者要求这样做。
11、第三方信息记录程序的消亡对营销人员来说将是一件好事,但没有人期望变化的环境能迅速产生积极的结果。
电子商务的兴起,再加上信息记录程序的取消,使得数据丰富的 "围墙花园 "(一个控制用户对应用、网页和服务进行访问的环境)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然而品牌面临着新的隐私法规和合规措施,需要对客户数据平台进行投资。在零售商寻求下一个努力追求的目标时,可以寻找那些拥有巨大数据库和/或合作关系的企业来取胜。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翻译:赵佳薇
作者:苏珊·瑞达
本文编译自美国《Store》杂志2020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