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家百货商店,创立于日本。
然而,疫情重创,奥运延期,旅游业停滞……日本百货商店现状却着实令人担忧。
年初,日本山形县1700年开业的300年老百货“大沼百货”破产,山形县成为了日本首个“百货商店空白县”!
此后,进入缺少外国游客的“孤独夏季”,日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百货闭店潮”。
据统计,访日旅游受限之后,上半年百货店的海外游客消费人数下降了97.3%。
日本百货的困境赫然入目,截至8月,日本全国已经有12家商场倒闭,8成减收,半数亏损。
作为上市百货集团的营收老大,三越伊势丹已关闭3家百货商店,其在泰国曼谷开业了28年之久的百货商场也于8月31日闭店。
不久前,“日本羽田周六会议节目组”对日本百货大楼的危机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统计,大众认为阻碍了百货商店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
电商越发普及,对百货发展有所压制;
-
百货商店品牌过时,丧失了曾经“时尚最前端”的引领性;
-
缺少趣味性,少有适合孩子需求的功能,不能满足家庭的“游乐、购物”一体化需求;
-
过于“百货”,在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方面不够深入,同时也不能满足顾客在高品质消费方面的购物需求。
事实上,这也是全球百货业的“通病”。很多老百货们已经开始走向了“脱百货”的转型之路,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场景探寻一个最佳转型方向。
比如在我们打造场景化概念的同时,日本百货同样关注到了场景化对消费的吸引力。而在这方面,一些日本百货也会更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更擅长对细节的把控,从而来强化一种深度的体验氛围。
1
体验氛围的全面营造
东京,「Coredo室町」
为了增加逛街的趣味性,日本百货正在探索构成全面体验氛围的新模式——商场形态+街区形态,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空间场景+活动场景。
在这方面,日本桥区域的复合式商业「Coredo室町」表现非常突出。
日本桥的历史可追溯到1603年的江户幕府时期,为了延续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气息,「Coredo室町」从命名到定位都源于「CORE(核心)」、「EDO(江户)」两个概念的融合。
「Coredo室町」分为三栋建筑,coredo室町1、2之间的道路「仲通り」为项目带来了更多街区感。
而为了创造独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以及令逛街体验感层次更丰富,整个项目围绕日本桥的传统文化内核,在创造街区感、空间文化感、活动丰富度三个方面非常用心。
在高密度建筑群中创造真正的街区
「Coredo室町」的建筑设计师团纪彦为了兼顾整体感和街区感,一方面以“低层零售+高层办公”的模式作为建筑主要形式,同时低层商业的高度与街对面作为“重要文化财产”的三井本馆高度保持一致,从而在视觉上形成了整个街区的整体感。
另一方面,「Coredo室町」1、2之间的「仲通り」成为建筑群内部留出的步行街道,每天早上11点至晚上8点禁止车辆通行,给行人创造了更多可逛的动线。
「Coredo室町」的沿街品牌多选取经营了百年的老铺,店铺门口会悬挂极具日式风格的暖帘或传统饰品,地面使用与日本桥石材相同的石砖铺路。
有人形容,这里地方并不大,却处处细腻,等到华灯初上,便深感来自日式的暖意与风情,这也与项目提出的“保留传统的美好,再寻求各种创新的可能”宗旨相契合。
在内部空间中用细节还原文化体验
原木是日本建筑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元素,「Coredo室町」2和「Coredo室町」3的室内设计可以说是充分展现了木材使用与表现力的多样性。
一楼的天花板设计便使用了“嵌木”手法,从天花板、墙面到柱身设计均用木材进行拼接,将传统素材以新鲜的面貌呈现出来。
墙面作为主视觉部分,其拼接木块形式更为丰富,既有拼接方向与凹凸程度上的变化,又使用原木色调做色彩统一。
例如,部分墙面营造出旧时门店格栅效果,部分凹凸墙面又如同波动起伏的“琴键”,立体感十足。多种形式交替变换,带来动静相宜、色彩温暖、缤纷而不繁乱的视觉效果。
此外,包括主要电梯旁边的墙壁在内,还有一些墙面交错装饰了日本传统花布,或是使用了相似花纹的墙砖,经典和风花纹与天然原木的搭配,同样非常吸睛。
天花板图纹样式繁而不杂,与日式传统编织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街区与商场过渡的墙柱和楼面中,不悬挂张贴花哨的商业广告,只以朴素的线条切割粗狂质感石材示人,整体感观非常简洁。
尽管空间内变化丰富,但无论是整体风格还是细节把控都紧密与日本文化相扣。
比如,一些休闲座椅采用与墙面木材拼贴手法呼应的设计。
一些店铺门面,使用木格栅这种传统的日式建筑手法。
而在不经意间,顾客还能发现诸如消防设备所在处也被特别的小心思进行了美化,鲤鱼、富士山、福神达摩等日本文化icon为空间增添了一些可爱俏皮的感受。
在室外空间持续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作为传递传统文化价值的载体,整个「Coredo室町」项目也通过丰富的活动,把区域打造成了一条“一年四季都不寂寞”的街区。

春季

春季,日本桥「Coredo室町」1会举办全日本最早的赏花大会——FLOWERS BY NAKED。
这是由创意公司NAKED Inc.操刀打造的沉浸式艺术展,主题围绕寓意着四季生命的「花」。在实物布景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展现,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的全方位体验,让体验者仿若身处一个“日式鲜花庭院”,在早春之际真实地感受到春天的绚丽与美好。
从2016年开始,这一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美轮美奂的场景与深度沉浸式体验让活动深受大众喜爱。
2020年活动发布24小时之内,动员人数便达到50万,分享至Instagram并标记「#flowersbynaked」照片的投稿数也创下新高。
而在室外,3月末至4月初时的樱花主题场景同样无处不在。
「Coredo室町」Terrace大屋顶广场上设有数码艺术装置“The Tree of Light-灯樱”,高近8米,由10万个LED灯泡组成,以“樱花”的形态随着音乐、风向、人的变化和流动做出反应,变换发光方式。
「Coredo室町」1、2之间的「仲通り」会围绕樱花主题进行全面装点,空中悬挂着如同樱花纷飞的粉色暖帘,街道两侧则高高挂起粉色樱花灯笼。到了夜晚,透过投影技术、灯光效果并搭配音乐,整条「夜樱走廊」非常梦幻、迷人。
项目中的店铺也会组织漫步赏花的寻宝游戏、日本桥樱花大排挡等丰富的活动。
临近的三井本馆通过“Sakura Light Up”,也在晚间将等自身建筑映照射成樱花色。
一道道颇具樱花情趣的奇幻街景,也让日本桥地区举行的樱花庆典活动成为向国内外游客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夏季

在夏季的7-9月,「Coredo室町」会举办“ECO EDO日本桥~用五感来感受江户之凉~”系列活动。金鱼、浴衣、游舟等都是江户时代诞生的夏季代表元素,在活动中会通过现代手法融汇到各种装饰中。
比如,「仲通り」会挂上百余个金鱼灯笼,地面上以灯光秀的形式投影出日本夏季必不可少的“烟花大会”图景,同时周边商家也会推出季节限定的“独家甜品”,带来日式风味十足的游逛体验。
在临近福德神社的旁边平日是供人们休憩的「福德之森」,在夏日活动时期会变成一条「森之风铃小径」,路两侧挂了200余个风铃,每当微风拂来,风铃便会发出清脆声响。
很多女性会身着浴衣来参加活动,从身体的触觉,到风铃声触发的听觉、光影带来的视觉、美食带来的触觉,整体沉浸式的日本传统夏季氛围让人们通过无感来享受充满日本情趣的纳凉方式。
而在日本桥三井HALL,还会举办从2007年开始一年一度的水族馆艺术展览会「ART AQUARIUM」。
水族馆艺术家木村英智将「艺术」、「设计」、「娱乐」、「水族馆」等元素作融合,水族箱被设计为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超过1万只金鱼在水中优雅地游着,搭配上灯光、影像、音乐、香味等元素,考究的细节设计构成一个绝妙的体验空间。
该展览一直以来广受好评,被形容为“日本引以为傲的水族馆展览会”,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秋季

秋季,「Coredo室町」也把诸如日本街道重要的象征之一——暖帘等元素,用作活动主题,带来独特的《未来的暖帘展》(2018年)等活动。
比如设置了搭载着人体感应器的智慧“暖帘爷爷”,当有人经过时,暖帘会慢悠悠“讲话”。
柴鱼片老店“NINBEN日本桥总店”门口的暖帘,搭载的喇叭能够在人们穿过时播放削柴鱼片和做菜的声音,让人们用“声音”来感觉“食物”的乐趣。
还有表现“森林与水”的艺术暖帘,使用激光测距仪,并控制风扇和声音,暖帘会结合人的动作优雅地飘动,人们站在一旁则可以听到穿过森林的声音。

冬季

冬季,日本桥区域又会举办别开生面的“光的刺绣”活动,道路两旁的树木闪烁着暖光,在区域的每个角落延伸。红白两色的光交织在一起,“刺”出了江户独特的标志——小纹,打造出了一个暖意融融的传统文化氛围。
一年四季不同的高颜值,让这里充满趣味性,吸引着爱时尚的年轻人和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为区域增添了更多生机,也在项目发展、区域发展的相辅相成之下提升了整体的竞争力。
2
空间氛围的主题深化
大阪,大丸心斋桥店本馆
保留传统元素,并以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呈现,使得整体氛围的主题与特点更突出,也正在成为更多日本百货的改造方向。
大阪大丸心斋桥店本馆历时3年8个月的改造,在去年9月重新开业。位于大阪核心商业区心斋桥的这间百货,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旧本馆”出自于美国建筑师威廉·梅尔沃利兹,是日本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代表作。
改造依据“尽可能保存再现”的设计方针,御堂筋侧的4,000平方米外壁被保存,装修零件的67%共1,254个零件实现了再利用,也以新面貌展现了原有建筑的核心特征。夜晚灯光之下,整个建筑显得富丽堂皇。
空间内部在原有零部件的基础上,搭配了新技术下的纹样设计,重新构成了具有古典美感的建筑样式。
一楼特设的舞台,展示了世界雕刻家名和平晃平的最新作品《凤凰》。
1至10楼自动扶梯侧面设置了高约50米、宽约4米的大型LED装置“D-WALL”,用影像表现了老建筑天花板和柱子上曾有的几何学图案和彩色玻璃造型,具有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种复古艺术主题也延伸至空间的更多角落。
与车站直通的地下二楼,被打造为美食主题空间,入驻品牌的门面设计均统一遵循复古主题。从车站走入其中,如同进入了一间欧式复古美术馆,增加了顾客们的体验新鲜感和游逛的趣味感。
其他各楼层也遵循着各自设计主题,创造着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空间故事。
一方面以本地文化为内核,另一方面做足空间各个维度的体验感,深度场景化和特色街区化想融合,不仅让项目自身更具探索趣味,也让项目和周边区域互相成就,让整个地区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开放式生活空间。
当商业体验的文化内核更明确、游逛层次更丰富、空间感受更开放,无论是百货还是其他类型商业,转型之路或许也会更为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