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商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在疫情后如何在市场上取得先机?疫情中,南京知名购物中心景枫KINGMO是如何做的?
3月6日晚上19:30,联商知了壳联手元成流通顾问打造的“感恩零售人”线上公益课程第八场开课。课程邀请到了联商知了壳金牌讲师、景枫投资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孙旭东,就“在危机中共生:购物中心与商户如何逆风翻盘”作深度演讲。
以下为此次公益课主要内容。
在疫情后如何在市场上取得先机?主要分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疫情对商业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在疫情当中景枫商业是如何做的,第三部分是给一些建议,在疫情当中作为业主也好,作为经营方也好应该去尽量减少疫情对经营的影响。
疫情来袭 商业迎来历史冰点
很多同行都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究竟这次疫情有多大影响。从餐饮的数据上可见一斑。有人预测,2020年春节大概会有一万五千亿的餐饮市场,但是根据商务部给出的消息,2019年春节,2019年2月期间它的市场是一万零五十亿。这次疫情的影响基本上跌到地板上了,购物中心的影响尤为严重,还有就是社会餐饮,一些五星级酒店的餐饮基本上停业了,全国餐饮市场基本上在两千亿左右,现在基本上跌出了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市场份额。
另外一个就是交通出行,根据上海交大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是下降了63.9%,2019年春节出行的人是4.2亿,今年大概在1.52亿。另外一个对航空业的影响,对整个交通运输,对旅游业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服务行业。大家这两天也关注到海航的问题,基本上处于破产的边缘。
对于业主的冲击也是很大的,第一个就是在购物中心减租免租物业管理等方面,这是最直接的。第二个就是积极防疫的成本在叠加,测温计,口罩,消毒用品、频次这些投入大幅增加,同时客流是断崖式的。现在很多购物中心,百货恢复运营以后基本上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人流。还有一个就是市场带来的变化,或者突发应对情况。有些原来要开的店铺,因为疫情就关掉了,有些保证金已经交掉了,五一准备开业,这样的店铺也有一部分的损失。就是说短期内会形成一些空铺,或者是衔接的不太理想。另外有些人通过续约准备涨租的基本上没有了。
另外一个就是同行带来的挑战,疫情影响肯定是二八法则,好的会越来越好。在疫情当中没有关门停业的,都是国内一些比较大的像SKP,德基。这个就显示了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商业环境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品类、商品的影响,可能最直观的就是培训业,早教,成人教育甚至一些业内分享都改成线上了。
另外疫情对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同时对不同商品的影响,比如超市民生用品,它的库存比较充足,大家去看一下大的超市,越大影响越明显,很多是供应不足的。
线下服务里直接掉到冰点的可能就是电影院,贺岁档直接取消,到现在政府基本上都还没有批。看现在全国电影院,KTV,健身中心还有培训这四类基本上还没有复业。
线下零售行业受到的影响比餐饮的要小一点,但是也受到了很大冲击。线上的零售呢?最近的朋友圈里面看到最多的就是直播或者微商,淘宝直播,抖音直播。应该说线上零售是大家开辟的一个新战场,未来在这个方面会爆发。但是效果如何?我问了一下,业绩基本上是原来正常业绩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就是在减少库存而已,或者把风险和坏的影响降到最低。
另外一个就是网络教学,从效果来看,网课的效果是不太好的,问了很大家长和孩子,感受都不太好。比如从时间来说的话,网络教学8点半开始,孩子基本上睡到8点才起,他们不愿意早起,老师提问不可能每个摄像头都对好,所以网络教学有很大局限性。餐饮企业的线上销售带来的弥补也是很有限的。
疫情期间购物中心和百货受到影响是最大的,其中最大影响还是餐饮。民生的物质,像超市,药店,便利店相反的话会比平日的生意要好一些。另外一个即使奥特莱斯这种业态在市场上冲击还是蛮大的。距离市中心集中的地方,受到影响较小,相反越往郊区人少的地方,影响要大一些。购物中心一线城市开业率在疫情期间是70%,二三四线城市开业率是35%,所以客流下降在80%左右,销售也在80%左右。
总体来说,在品类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享受型的,就是现场才能体验的,比如KTV,儿童游乐这样的品类,场景式的消费影响最大。那么饮料,乳制品,自热火锅这样的一些方便食品,相反会有爆发。近期做了一个调研,就是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吃什么,排名第一的就是火锅。两天的调查,问卷3000份,1872份是要吃火锅,所以经营火锅的商户要准备好报复性反弹,第一波最先受益的就是火锅类的。
挑战当前 景枫KINGMO如何应对
我先介绍一下景枫集团,它是2001年成立的一家综合性投资集团,最初时候是做市政,后来做房地产,现在发展到商业,教育,酒店,文旅几个板块。KINGMO这个购物中心是在2016年9月28号开业的,租赁面积大概在6万3000方,整个综合体有37万方,位于南京市江陵区,百江红商圈,是南京市非常核心的商圈,地上五层,地下四层。车位是2100个,店铺数量大概是240,有一幢塔楼是写字楼,现在基本上满租。
这次疫情我深有感触,我是武汉人,应该说对疫情的了解比其他朋友要早。疫情爆发后景枫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快,集团指导下面各个板块全部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并拿出了一级预案,做了很多工作,口罩全部发放到位,门上有把手是绒面的全部撤掉,改成每小时消毒一次,卫生间,扶梯,电梯也一样,在客服中心都放置了很多口罩,让顾客和服务员可以随时领取。
武汉封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全国,疫情开始紧张了,顾客开始害怕了,我们27号就开始调整营业时间,把早上10点到晚上十点调整到早上10到晚上8点,到2月1号又进行了第二次时间调整,调整到早上11点到晚上6点。2月4号就开始推出线上购物。
景枫是当地知名企业,当时主要为了业主服务,尝试性做了一个业主线上购的无接触式服务,结果反应很好,我们就立马扩大化。这里我要介绍一下集团去年9月份做的很重要的事情——成立了一家叫数字景枫的公司,专门通过数字化平台,打通集团商业,地产,物业,教育还有文旅,酒店等业态间互联互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短短半年的时间我们通过车流,物流,人流和现金流等几个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次疫情下无意中进行了验证。
通过了数字化平台为广大的顾客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在疫情期间大家出行还不太便利、放心的情况下,景枫在闭店之前、期间或者现在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去购物。意想不到的是,最火的商品不是生活必须用品而是乐高。乐高在疫情期间每天要卖10万。因为小孩天天关在家里真的是没事干,买一个乐高管一周,所以它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应该说是先知先觉,给其他同行做了一个有力的探索。
这里建议,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一定不要犹豫,要大踏步前进,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我们是一条腿走路做了实体,那么现在线上线下,是两条腿走路,应该说从全渠道营销和购物的话,提供了有力探索。
在2月6号时候政府要求,全市商场停业,有的商场可能在9号停业。我们大概停了半个月,在2月21 号在政府批了之后就开始营业了。我们2月21到3月2号是晚上10点半到晚上6点,在客流恢复了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堂食没有开放的情况下,我们大胆决定在3月3号恢复到正常营业,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
从业绩来看,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从明天(3月7日)开始要全面恢复堂食,我相信还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可以恢复到以前的八九成。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刚刚讲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刚刚说的无接触购物在疫情期间销售了363万,一共有2万5千笔交易。其中生活配套占45%,餐饮占40%,另外零售业占15%。防疫措施上,所有公众触摸的地方进行全面消毒,上岗前的员工测温,消毒,佩戴口罩。给所有进店顾客进行测温,洗手洗进行消毒。同时鼓励消费者用线上购,小程序来提前购买一些需要的商品,特别是在堂食没有放开前,需要线上购一些打包食品。
另外是超市里面的商品,我们是绿地进口超市,但是我们同事每天在店里做巡查,帮助他们丰富产品,因为这么多天做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同时新风系统全部打开。同时为员工提供了员工餐,让他们安心上班。餐饮的堂食取消后,我们改为线上,餐饮外送服务到晚上8点。
共克时艰 相机抉择逆境翻盘
说说减租政策。在国家大政策方针不明朗的情况下,盲目要求业主进行多大力度的扶持,我觉得是不太合时宜的,大家要多多谅解,往长远看,因为疫情让经营者不太有信心的时候毕竟是少数。从国内有这么多的购物中心,商业或者超市来说,整体向好毕竟是主流,有波折的时候毕竟是短暂的。
关于购物中心和商户后面的一些策略,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政府的帮扶。政府的帮扶是合理,那么从我们经营者的角度来说,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全国来看这是一盘棋,其实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就是你经营的再好,国家的国运不好,但是你还是很难做出成绩。所以整体上或者是主要的部分还是国家大政方针的一些政策,比如说税收的减免,比如说社保的减免,还有公积金的,调低银行贷款利率的扶持或者缓缴,还有这一次公布的水电会缓缴,这些都是国家推出的具体实实在在的措施。
第二个就是未来的预判。首先不要丧失信心,疫情发生了以后,说未来国家不行了,这个肯定是一个错误的预判,未来是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它是曲折向前,整体上还是像经济学家预测的,今年的GDP应该在5.6左右的增长,所以这次的疫情也影响不大,因为5.6的GDP整体上还是很高的,在全世界的增数来说是很厉害了。
第三部分就是业主的支持。这次全国主流的购物中心或者是商业的业主都是很有姿态的,不管是全国性的公司还是地方性的公司,都做了很有担当的一些行为,对这个租金,物业管理费的减免。景枫也不例外,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我们也做出了很大程度的一些减免。
第四部分就是商户自身的努力。这个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一些小的餐饮商户可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会倒掉,但是绝大多数的餐饮商户会生存下去。零售品牌我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和风险。培训业可能有点问题,就是可能受到一定的波动。
第一部分就讲政府的方式,相关税费的减免,税款的延缴,然后降低企业的房租成本,经营性补贴还有政府的贴息、中小企业的账款,还有一些奖励。
第二部分就是金融的支持,应该说一些信贷方面的利率支持,比如说担保的,现在很多的担保费直接费用减免,在这里面,我们可以讲个题外的话就是,后面的我们的很多的创业者特别商业购物中心百货店一定要买一个险,就叫营业中断险,而且是要买没有附加条件的那一种。假设你在前期买过营业中断险的,那么这一次基本上就可以赔偿了。除了金融扶持,另外一个就是稳就业,因为现在有很多的企业还没有复工,可能在人员成本这一块儿压力是非常大的。
对于未来的预判,我相信有三类,未来会不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我觉得报复性消费可能会出现在餐饮,零售不要做太多的可能。有些消费或者是有些需求都没有报复性增长。只能去想一想,怎么来激发其他的一些消费。但是生鲜食材和婴儿的消费快速,这是刚需。
另外一个就是短期囤货的东西,不要进行误判。我估计像火锅类的,然后聚集类的,像个人护理,可能会有些反弹。服装服饰的消费,可能会出现一小波的反弹。
第三部分就是业主的支持。除了租金减免,还有一些事情可以做,第一个要相互的沟通,业主和经营的商户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就像亲人一样,这样才是一个长期的生存之道。第二个就是老顾客,对顾客的关怀问候,不要一天到晚推送促销的信息。第三个就是疫情过后的宣传,在前期的铺垫,数据的捕捉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去调查。另外一个就是社会的公益活动是需要参加的,这一次就是疫情过程当中,景枫也作为资产企业做了一大笔的捐款,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
第三个就是多渠道多元化经营,要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或者是一些标准化的流程,要利用这一次机会来反省和完善。
第四个就是一定要把商户的经营过程当中存在的困难诉求一定要向政府进行转达,争取一些扶持政策。
在未来,我觉得还有些方面应该做得更多一点。
第一,给员工多一些关爱。
第二,充分利用政策,要对国家各种各样的政策进行整理,然后惠及每一个商户。
第三,持续加强全馆的消杀。作为服务性场所,应该长期稳定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健康的环境。
第四,线上线下的思路还得多思考,就是刚才前面讲的数字化转型做。这条路可能会很难,而且在初期,很长一段时间的效果或者是绝对的营业额或者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情况不太好,但是一定要走下去,这样的话就是两条腿在走。
第二个方面就是餐饮的一些变化,我个人预判是分餐制会局部流行,或者是最起码这个这个盘子里面是有一个分餐的勺子或者筷子,同时每一个自己吃饭的人,面前会有两双筷子,一份是给自己碗里夹,一份给自己吃。
第三个变化可能就是娱乐会化整为零,可能真的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待上很长的时间,确实让顾客感觉到舒适或者很安全,那么他的这些娱乐的诉求可能越来越往手游方面去转变,同时这一次的贺岁档直接在线上上映,我觉得未来可能有更多会模仿这样的一个办法去增加与顾客之间的黏性。
第三个就是一些营销的活动,前期有太多需要补的地方,估计会在三月底会迎来第一波,所以要让他一次性获得消费的补偿。另外一个,就是品牌和品牌客户的沉淀,未来可能就是这些粉丝互动的机会可能比较多,因为这次疫情,我觉得最火的还是这几个,像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这些平台未来在线下的一些落地活动,从业者需要更多的关注。
第四个就是会员。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有一些购物中心会挺不过去,但是有一部分挺过去的购物中心可能日子会越来越好,这就是强者恒强。碰到疫情,应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怎样让不好的事情,让它就是翻版,让它进行颠覆。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这是一个抓住调改的大好时机,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最优秀的品牌抓到自己的购物中心里面。
第二个,就是要抓住这些消费科学,心态的变化。可能原来很多人舍不得花钱,有小孩有老人有各种顾虑,那么通过这样的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是大家有劫后余生的感觉,所以在很多消费方面,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最起码在一段时间里面不会很小心翼翼的花钱了。
第三个就是和业主的关系,我相信大家有患难之交,生存下来的品牌一定和业主会互通互联。在经历这一场患难之后,往我这个购物中心里面多送一点畅销的货,未来的促销活动中这个品牌多请进一点,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业主和商户之间,商户和顾客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疫情都会更亲近。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一定要有信心。